|
如何編寫使用錯誤評估報告1.基本信息 明確申報醫療器械的名稱、型號規格、預期用途、適用人群、結構組成。 2.使用風險級別 明確申報醫療器械的使用風險級別,并詳述判定理由(詳見第三部分)。 3.核心要素 明確申報醫療器械的用戶、使用場景、用戶界面。其中,用戶詳述用戶/用戶組設置情況及其用戶特征,使用場景在詳述使用場所、環境條件的基礎上提供操作任務列表并注明操作任務類型,用戶界面詳述人機交互方式并提供用戶界面圖示及注釋。 若有多個型號規格,詳述在核心要素方面的差異,并開展差異影響評估。 4.同類醫療器械上市后使用問題分析 提供同類醫療器械上市后使用問題分析報告,可參考臨床文獻檢索報告格式,包括檢索對象、檢索內容、檢索結果等內容。其中,檢索對象提供申報產品基本信息,檢索內容明確檢索文獻來源范圍、檢索時間范圍、檢索詞、文獻選擇標準、檢索日期、檢索人員等信息,檢索結果列明納入分析的文獻列表及全文并概述文獻分析結論。 需要說明的是,檢索文獻來源范圍覆蓋全球主要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召回數據庫和國內外文獻庫,需考慮不良事件和召回分級的國家差異;檢索時間范圍根據同類醫療器械上市時間和產品特性予以考慮,一般為近五年;個案情況可予以排除,但需提供詳實的數據分析。 5.使用風險管理 提供申報醫療器械的風險管理文檔并明確使用風險管理相應內容,或者提供使用風險管理文檔。 使用風險管理需結合同類醫療器械上市后使用問題的分析,涵蓋申報醫療器械全部已知使用錯誤的風險分析及其風險控制措施,確保綜合剩余使用風險均可接受。 6.結論 簡述申報醫療器械使用錯誤評估結果,說明綜合剩余使用風險是否均已降至可接受水平,判定用戶界面安全有效性是否滿足要求。 若使用現成用戶界面,在核心要素、同類醫療器械上市后使用問題分析、使用風險管理中予以說明。 上一篇可用性工程研究下一篇醫療器械可用性工程注冊審查指導原則 |